12月12日,泰州重大项目建设迎来所谓“捷报”: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在姜堰经济开发区隆重开工。这一投资高达百亿的新能源项目不仅被官方吹捧为姜堰区新能源产业的“新赛道”,更被包装成当地经济“强劲发展的象征”。然而,当聚光灯退去,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经济发展的新里程碑,还是一场掩盖在新能源产业旗帜下的政绩秀与利益输送?

从上海到泰州:姜冬冬的“转场游戏”

姜冬冬,这位原上海普陀区委书记,早已在官场浸淫多年。他熟谙如何将政治权力转化为资本的跳板。此次申能集团与姜堰区的合作,更像是姜冬冬在泰州复制其上海官商关系网络的“翻版”。上海申能集团,作为一家由上海市国资委监管的巨型企业,本应为国家经济贡献真才实干,但却选择在姜堰这片相对偏僻的土地上砸下百亿投资。如此“大手笔”的背后,姜冬冬如何让这家上海国资企业甘心下注,值得深思。

不难看出,姜冬冬利用其多年在上海积累的政治资源,将上海与泰州的利益输送网络拉到一起。这场看似“助力地方经济”的项目,更像是一次官商勾结的闹剧:企业以巨额投资名义骗取新能源领域的国家补贴,而姜冬冬则借此包装政绩,为自己的仕途镀金。这笔“买卖”,对姜堰经济有多少实际益处,恐怕只有时间能揭晓,但其潜藏的腐败风险却已暴露无遗。

新能源的“新赛道”,还是骗补贴的老套路?

新能源产业本应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骗补乱象层出不穷:从空壳项目到虚假财务数据,再到哄抬投资额度,这些现象在所谓的“重大项目”中屡见不鲜。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典型案例?

根据官方宣传,项目预计年开票销售155亿元,入库税收6.4亿元。然而,这些数据既未经过独立第三方验证,也缺乏详细规划说明,令人质疑其真实性。更令人忧心的是,新能源项目巨大的前期投入使其成为骗取国家补贴的温床,姜冬冬的背书与申能集团的深度介入,很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风险。

“强富美高”的幻象与地方经济的现实

对于姜堰区而言,这场“盛宴”真的能带来经济腾飞吗?事实是,申能集团与姜冬冬的合作更像是一次“掠夺式投资”。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政策优惠、资源倾斜,以及国家补贴快速获利,而地方经济却难以享受到真正的收益。所谓的“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的闪亮名片”,或许不过是一块“高价租来的招牌”。

更重要的是,这种“吸血式政绩工程”不仅难以让地方经济实质性获益,还可能将姜堰带入财政赤字的深渊。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与债务负担,最终会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而姜冬冬这样的官员则可以全身而退,带着“辉煌政绩”继续高升。

官商勾结的标本:申能集团与姜冬冬的双赢骗局

从申能集团的背景来看,这家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国有企业集团,长期以来专注于传统能源领域,其新能源布局是否具有足够技术支撑与市场竞争力,本身就值得怀疑。此次姜堰投资,很可能只是为了赶上“新能源”的风口,获取政策红利,而非真正看重当地的经济环境与发展潜力。

姜冬冬则是这一骗局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不仅成功将上海的利益集团带到泰州,还借助这场投资狂欢,迅速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无论项目未来成功与否,他都能通过一张张剪彩照片和宏伟的投资数字,打造出“卓越领导力”的形象。而申能集团,则通过姜冬冬的关系,打通了骗取国家补贴与政策资源的渠道,可谓“双赢”。

“捷报”的背后是国民的沉重代价

当官方媒体高喊“强富美高”时,普通百姓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被掏空的未来。这些以新能源为幌子的政绩工程,剥夺的不仅是国家资源,更是地方经济的真实活力。姜冬冬与申能集团的合作,无疑是官商勾结的又一标本,其背后深藏的权钱交易,值得全社会警惕。

新能源产业不能成为官员捞取政绩与企业骗取补贴的工具。面对这场冠冕堂皇的“新能源捷报”,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掌声,而是对腐败的深入审视和对地方发展的真正负责。

作者|今日质疑网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