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高调“护网”背后的言论封锁:李乐成履新即展维稳本色
新任工信部党组书记李乐成履新后首次调研,强调全国两会期间的通信与网络安全保障。然而,这场所谓的“安全”背后,是中共长期以来对网络舆论的高压控制,实质上是进一步收紧信息流通、强化网络封锁和言论审查的又一环。
新任工信部党组书记李乐成履新后首次调研,强调全国两会期间的通信与网络安全保障。然而,这场所谓的“安全”背后,是中共长期以来对网络舆论的高压控制,实质上是进一步收紧信息流通、强化网络封锁和言论审查的又一环。
四川资中沼气爆燃事故引发关注,舆论尚未平息,公安部网安局已急速封杀相关传言,严惩“造谣”网民。警方发布的“打谣”通报令人深思,言论自由再度遭受打压,公民讨论公共事件的权利被剥夺。
共青团中央发布“涉党史辟谣榜”,试图封杀历史质疑,掩盖中共操控历史的事实。官方操控叙述,否认一切不利信息,凸显政权对历史真相的恐惧。
2025年2月7日是李文亮医生逝世五周年。五年来,中共封锁真相、打压言论自由的行为变本加厉,李文亮微博成“网络哭墙”,吹哨人的悲剧仍在中国不断重演。
郑民华教授因质疑药品集采质量注销微博,事件引发公众对“吹哨人”保护和言论自由的广泛关注。药品质量隐患及其沉默背后的真相,警示社会亟需完善保障机制。
格力电器通过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谣言,引发对企业滥用公权力压制言论的质疑。董明珠职位传闻成焦点,反映信息不透明与公权力干预的矛盾。
“推墙大联盟”五名成员因传播民主理念被中共以“颠覆国家政权罪”重判,总刑期达29年,凸显言论自由危机和中共司法滥权的本质。
阮晓寰(网名“编程随想”),因撰写博客普及翻墙技术与批评中共政权,被判7年徒刑。二审拖延近两年后,将于12月13日在上海高院宣判,此案引发广泛国际关注。
中共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顶着信息封锁和防火墙的“杰出贡献”,一面高喊技术合作,一面筑起“数字铁幕”,讽刺意味十足。
11月13日,中央财经大学女生周雨晨因交通事故被警车碾压身亡。警方以技术原因拒绝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学生发起网络求助却频遭删帖,引发社会对掩盖真相的强烈质疑。
湖南独立记者李原风短短一个月内连续遭警方升级罪名,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凸显中共打压独立声音和侵害知情权。2023年,《今日质疑网》记者上官云开也因报道中共暴行遭打压。
2024年11月10日,湖南独立记者、人权捍卫者李原风被以“寻衅滋事”罪名刑事拘留。李原风长期以调查维权事件为主,言辞犀利,独立撰写时评和民间访谈,成为异见者的坚强后盾。李原风被拘事件引发外界对中国言论自由和人权现状的深切关注。
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上,新华社对“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的报道摘得最高奖,引发质疑。记者节的荣誉已变成“满票胜利”的庆功会,讽刺的是,新闻奖看似在褒奖新闻,却更像在庆祝“忠诚”。
名存实亡的记者节背后,是中国新闻人无奈的沉默与新闻行业的失声。在压迫体制下,调查记者几近消失,媒体完全沦为传声筒,民众诉求无人回应。今日质疑网坚持报道真相,对比下更显媒体的尴尬与失败。
新疆克拉玛依市司法局宣称微信将监控并记录“违法信息”,即使撤回也无效,此举引发隐私侵犯和言论自由受限的质疑,进一步暴露数字监控的压制手段。
11月3日,央视辟谣福州学校“要求学生签署器官捐赠承诺书”事件,引发民众广泛质疑。部分网友称“反着看就对了”,凸显官方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信任危机,反映出中共控制下媒体失去公信力。
四川内江一高中引入“智慧校园系统”,监控学生行为细致入微,但在校园霸凌等问题上却频频“失灵”。公众质疑这是技术双标与隐私侵犯的典型案例,今日质疑网直言,校方应明确监控边界,保障学生权利。
香港政府决定禁用WhatsApp、Gmail等常用通讯工具,标榜为安全考量,实则进一步强化中共对香港的全面控制。这一举动标志着香港已彻底失去自由与开放,成为中共的完全傀儡。
内蒙古失地农民苏哲、韩二桃因向巡视组递交举报材料,被以“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名刑拘,引发广泛质疑。该事件凸显出信访维权过程中,公民权利与国家机器的对抗局面。
甘肃省访民周亚丽因信访维权,多次遭行政拘留,先后两次被判寻衅滋事罪。她在看守所和监狱经历非人折磨,身体重创、家庭破碎。2023年出狱后,依然面对政府威胁,维权之路艰难且充满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