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府在2025年开年就打出了一套“惠民”组合拳,涵盖手机、家电、汽车、电动自行车、厨卫装修等多个领域的“以旧换新”补贴,仿佛要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然而,这场“补贴盛宴”的背后,真正的赢家是谁?是期待生活改善的老百姓,还是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的资本集团和政府税收体系?

财政危机下的“甜蜜毒药”

看似慷慨的补贴,其实是一场“左手发钱,右手回收”的把戏。政府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所谓的设备更新、消费刺激提供资金支持。然而,谁来买单?最终还是全国老百姓。通过隐性税收、通货膨胀以及养老金缩水,政府巧妙地将负担转嫁给人民,而资本市场和利益集团却在这场游戏中大赚特赚。

中共以旧换新活动现场图

换新补贴,谁才是受益者?

1、手机、家电补贴——消费陷阱

政府宣传的“最高500元补贴”,乍一看似乎是大优惠,但仔细算账就会发现:补贴金额必须剔除生产、流通和运营商优惠后的价格计算,最终补贴比例不过是零头。更何况,商家会不会先涨价再“让利”?这个套路早已司空见惯。

2、汽车换新补贴——新能源资本狂欢

国四燃油车车主成为政策牺牲品,必须花钱换新车,而补贴最多才2万元。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资本家才是最大赢家。政府通过补贴扶持新能源车,背后到底是谁在推动?是车主的利益,还是新能源财团的市场布局?

3、资本市场新规——权贵的自留地

政府一方面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入市,要求国有保险公司每年30%新增保费投资A股,另一方面又强调严管中介机构,防止“违规信息披露”。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拉韭菜入场”?当市场崩盘时,谁来填补窟窿?是那些被忽悠进来的退休金和社保基金,而非坐享其成的权贵资本家。

财政窟窿越补越大,百姓韭菜收割不停

中共的财政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政府大规模发债填补资金缺口,同时通过消费刺激计划收割百姓的存款。这不仅不会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会让普通人陷入更深的经济困境。更讽刺的是,政府大谈“乡村振兴”和“老年人照护”,可实际政策却是不断抽干基层资源,把本该用于民生的资金用于填补财政黑洞。

本质

中共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不是为了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财富转移。从鼓励消费到资本市场操控,最终受损的仍然是普通民众。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但权贵的财富却在这场骗局中不断累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真正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补贴够不够”,而是这个政权何时才能停止掠夺?

作者|王磊
编辑|钱杉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