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国家安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要求全国各级党委“把发展和安全统一起来”。这场会议看似关乎国家安全,实则是一次典型的维稳升级会议,标志着中共政权在经济困境和国际压力下,愈发依赖高压手段来维系统治。

何为“平安中国”?从来不是人民的安宁,而是政权的稳固。近年来,从访民被拘、异见者失踪、网络言论封杀、白纸革命镇压,到街头抗议者遭遇“寻衅滋事”罪名关押,所谓的“平安”,不过是中共对社会不满情绪的扼杀。如今,在内外交困之际,中共再度高喊“国家安全”,难道是预示着新一轮的大规模打压即将到来?

平安中国 = 高科技监控 + 铁拳维稳

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一直是中共维稳体系的理论支撑。自2014年首次提出以来,国家安全概念被不断扩张,涵盖“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各个领域。这意味着,在中国,任何一项社会治理措施,都可以被包装成“国家安全”需要,进而为更严苛的社会控制开绿灯。

在这一思路下,中共大规模扩展维稳经费,监控系统遍布全国,“雪亮工程”深入社区,“数字极权”加速构建。当局宣称“我国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但这背后,是无数个“被失踪”的维权人士,是无数个被强拆、被截访、被非法拘禁的访民,更是整个社会被恐惧驯化、沉默压制的现实。

人民的“铜墙铁壁”,还是中共的高墙铁网?

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平安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才能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 这句话乍一听充满正能量,然而在中共话术下,“依靠人民”往往意味着利用群众相互监督、举报告密,使得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维稳体系的一部分。

例如,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枫桥经验”,本质上就是鼓励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实则削弱法律程序,让警察、基层干部、居委会、街道办、甚至邻里亲朋都成为维稳代理人。这样的体系下,任何对政府不满的声音,都可能被“未诉先防”,甚至被举报为“国家安全隐患”。这哪是“社会安全感”,分明是全民恐怖!

经济危机下,维稳机器加速运转

中共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本质上是用经济发展来粉饰维稳需求。近年来,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崩盘、地方财政亏空、外资撤离、失业率飙升,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面对这种局面,中共的策略并不是改革经济政策,而是加强维稳,以防失业群体、房贷断供者、下岗工人、访民等社会底层形成反抗潮流。

可以预见,随着中共财政状况恶化,政府对社会控制的需求只会进一步增加。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

• 更严格的网络审查和言论管控

• 更频繁的“寻衅滋事”罪名打压异见

• 更严苛的信访和上访限制

• 更大规模的“智能监控”和“反间谍”行动

这些,都将成为“平安中国”计划的一部分。

结语:真正的安全,绝非中共所言

“平安中国”口号的本质,是在极权体制摇摇欲坠时,加强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控制,强化对人民的全面压制。它并不意味着社会安定,而是政府权力的极端集中;它并非为了人民幸福,而是让人民成为沉默的奴隶。

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全面监控、舆论封杀和恐怖统治得来的,而是基于法治、公正和自由的社会环境。当“安全”成为政府滥权的借口,人民就永远不会安全。

作者|周宗明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