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书记的“湿鞋”哲学:喊口号治党,还是自欺欺人?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近日在多次会议上大谈政治生态,警告官员“常在河边走、都不准湿鞋”,还扬言对“湿鞋”的干部要按党纪国法严肃查处。他还不忘鼓励下属“拿出大无畏英雄气概”,打赢所谓“吉林的上甘岭战役”。
听起来,这番话似乎充满正能量,像是在向腐败宣战。然而,现实是吉林的政治生态并非“河水清澈”,而是早已“泛滥成灾”:地方经济低迷,营商环境恶劣,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许多官员从“湿鞋”到“溺水”甚至“漂浮尸体”都不足为奇。而黄强的“湿鞋哲学”,究竟是要反腐,还是在制造新的形式主义泡沫?
喊得响,不如做得实
口号喊得再响,解决不了现实问题。黄强反复强调“要久久为功净化政治生态”“持之以恒管党治党”,然而吉林的腐败乱象一直未见根本性改善,真正落马的腐败官员多是因党内斗争而“被查”,而非依法治理的结果。
另一方面,他提出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机制”更是值得玩味。这种“考核”机制过去已被广泛诟病,最终往往沦为上级“收编忠诚”、淘汰异己的工具。真正的有能力者未必能“攻城拔寨”,那些善于揣摩上意、精通拍马屁的庸才反而容易被提拔。黄强的讲话强调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但现实中,真正的贤人往往被边缘化,而一旦选用庸官、贪官,“群贤毕至”恐怕只是一种奢望。
“上甘岭战役”还是形式主义秀场?
更可笑的是,黄强将吉林的治理形容为“上甘岭战役”,强调各级干部要“当英雄好汉”“攻城拔寨”,甚至摆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姿态。这种战斗化语言,似乎在刻意营造一种壮烈悲情的氛围。然而,吉林的现实问题是经济凋敝、人口外流、民生困境,真正的“战役”应该是如何改善民生、如何让百姓富足,而不是让官员在会议上表忠心、喊口号。
况且,吉林官场的问题不只是“湿鞋”,而是整个体制的“泥潭效应”。上级喊口号,下级摆姿态,人人都在演戏,最后的结果就是吉林的经济依然停滞不前,官员依然贪腐如故,百姓依然无力改变命运。
谁来查处真正“湿鞋”的人?
如果真的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查处“湿鞋”干部,那么,谁来查处真正的大老虎?吉林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不少,但大多是被政治斗争所淘汰,权力体系内部的“自己人”却依旧稳如泰山。黄强的讲话听上去是在强调“严于律己”,但吉林的问题从来不是干部“纪律不严”,而是党内的权力结构导致的制度性腐败根深蒂固。
黄强说“政治生态就像空气和水”,那么吉林的水质如何?看看那些屡查屡犯的腐败案,看看那些被踢走的“替罪羊”,就知道这个“湿鞋”理论不过是新的口号罢了。而真正的腐败根源,还在那座象牙塔里端坐的利益集团,牢牢掌控着权力和资源。
核心问题:吉林,究竟缺什么?
吉林缺的不是更狠的口号,而是更有效的治理。喊几句“湿鞋论”解决不了问题,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法治社会,真正让司法独立,让舆论自由,让百姓有权监督政府,而不是靠党内的“自我净化”来幻想解决问题。
当一个政权已经腐烂透顶,官员们再怎么宣誓效忠、喊口号、整风肃纪,最终只会沦为一场荒诞剧。而吉林的老百姓,早已厌倦了这种年复一年的空谈——他们要的不是“上甘岭战役”,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平与希望。
作者|朱辉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
